产品分类

Products

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塑料储罐怎么才能放料放的干净呢

塑料储罐怎么才能放料放的干净呢

更新时间:2025-08-13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88

一、优化储罐结构设计(从源头减少残留)

  1. 采用锥底或倾斜底设计
    • 平底储罐的底部与罐壁连接处易形成直角死角,物料易在此堆积;而锥底储罐(锥度通常 5°-30°)或倾斜底储罐(倾斜角度 3°-10°)可利用重力使物料向出料口汇聚,大幅减少残留。

    • 若储罐为平底,可在底部加装导流坡(用与储罐同材质的塑料焊接,坡度 5° 以上),引导物料流向出料口。

  2. 合理设置出料口位置与尺寸
    • 出料口应位于储罐底部的低处(锥底顶点或倾斜底末端),避免因位置偏高导致底部积料。

    • 出料口直径需与物料粘度匹配:低粘度物料(如水、药剂)可采用常规直径(如 DN50-DN100);高粘度物料(如污泥、粘稠药剂)需加大出料口(如 DN100-DN200),并搭配大口径阀门(如球阀、蝶阀),减少流动阻力。

  3. 减少内部凸起和死角
    • 储罐内部应避免不必要的焊接点、支架或管道凸起,内壁尽量光滑(可选择镜面抛光工艺),降低物料附着概率。

二、针对不同物料特性的放料技巧

  1. 低粘度物料(如清水、液体药剂)
    • 打开储罐底部主出料阀后,保持阀门全开,利用重力自然排空;若仍有少量残留,可打开储罐顶部的透气孔(或连接压缩空气管,低压 0.1-0.2MPa),通过气压将残留物料 “推" 出出料口。

    • 若储罐有液位计,可观察液位降至 0 后,再保持阀门开启 3-5 分钟,确保管道内物料排出。

  2. 高粘度物料(如污泥、糊状药剂)
    • 放料前可通过储罐外壁的加热套(适用于耐温塑料储罐)或伴热管(温度不超过塑料耐温上限,如 PE 储罐通常≤60℃)适当加热,降低物料粘度(注意温度需根据物料特性调整,避免破坏成分)。

    • 放料过程中,若流速变慢,可启动储罐内的搅拌装置(需提前设计安装,如桨式搅拌器),轻轻搅动物料,防止沉积;或用长杆(材质与储罐兼容,如 PP 杆)从人孔伸入,辅助刮除罐壁附着的物料。

    • 必要时可在出料口加装螺杆泵齿轮泵,通过机械力将残留物料抽出。

  3. 含颗粒 / 沉淀性物料(如含泥沙的污水、悬浮液)
    • 放料前先开启搅拌装置(若有),使颗粒均匀分散,避免沉积在底部;放料时尽量快速全开阀门,减少颗粒在管道内的滞留。

    • 放料结束后,可从储罐顶部接入少量清水(或兼容的冲洗液),冲洗罐壁和底部,将残留颗粒冲出(冲洗液可单独收集处理)。

三、辅助清洁与维护

  1. 定期冲洗
    • 每次放料完成后,若条件允许,用与物料兼容的介质(如水、惰性溶剂)冲洗储罐内部:通过顶部喷淋装置(可加装旋转喷头)冲洗罐壁,底部残留通过出料口排出,重复 2-3 次可大幅减少残留。

  2. 检查并修复出料系统
    • 定期检查出料阀是否密封良好,避免因阀门卡涩、关闭不严导致的残留;若阀门内有物料结晶或颗粒卡住,需及时拆解清理。

    • 确保出料管道坡度合理(向出料方向倾斜 2°-3°),避免管道内积水 / 积料;管道弯头尽量采用大曲率半径(如 R=3D 以上),减少死角。

  3. 避免物料长期静置
    • 对于易沉淀、易凝固的物料,尽量缩短在储罐内的静置时间,定期循环或搅拌,防止物料板结在底部难以排出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  • 塑料储罐的承压限制:若使用压缩空气辅助排料,需严格控制气压(通常不超过 0.2MPa),避免超过储罐的设计承压(塑料储罐多为常压或低压储罐),防止罐体变形或破裂。

  • 材质兼容性:冲洗或辅助排料的介质需与储罐材质兼容(如 PE 储罐避免接触强有机溶剂,PP 储罐避免长时间接触浓硝酸等),防止腐蚀罐体导致泄漏。

  • 安全操作:涉及加热、搅拌或高压操作时,需遵循设备操作规程,佩戴防护装备(如手套、护目镜),尤其处理腐蚀性或有毒物料时,需确保通风良好。


通过以上方法,可根据塑料储罐的结构和物料特性,针对性地优化放料流程,最大限度减少残留,实现 “放料干净" 的目标。同时,定期维护设备、保持内壁光滑,也能长期保证放料效果。


扫码加微信

TEL:13566065402
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