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分类

Products

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塑料储罐如何防止虹吸

塑料储罐如何防止虹吸

更新时间:2025-09-04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3

塑料储罐因材质特性(如聚乙烯、聚丙烯等塑料耐负压能力较弱),若发生虹吸现象,可能导致罐内形成负压,引发罐体变形、开裂,甚至因液体持续倒流导致储罐抽空,影响系统正常运行。因此,需通过针对性措施阻断虹吸形成的条件(即 “液位差 + 密闭管道 + 负压" 的联动)。

1. 安装专用防虹吸装置,直接阻断负压

真空破坏阀:这是最核心的装置之一,通常安装在储罐顶部或靠近出口的管道上。当储罐因虹吸出现负压时,阀门会自动开启,引入外界空气进入罐内,平衡罐内气压,从而破坏 “负压吸引液体流动" 的虹吸动力。例如,在储罐出口管道与泵连接的位置加装真空破坏阀,当泵停止运行或管道内出现负压时,阀门迅速动作,避免液体因负压持续倒流回储罐外的管道。

止回阀(单向阀):安装在储罐出口管道中,利用阀瓣的单向开启特性,只允许液体从储罐向外流出,阻止液体反向流动,从物理层面切断虹吸的回路。需注意选择与塑料储罐适配的材质(如塑料或不锈钢),避免因腐蚀影响密封性。

防虹吸底阀:若储罐出口位于罐底,可在出口处安装底阀,其除了具备普通底阀的密封功能外,还能在液体排放结束后自动关闭,防止管道内残留液体因液位差反向流入罐内形成虹吸。

2. 优化管道设计,消除虹吸形成的物理条件

虹吸的形成依赖 “密闭管道内的液位差",因此通过管道设计打破这一条件可有效预防:

设置透气口:在储罐出口管道的最高点(或靠近储罐顶部的管道位置)开设透气口,或安装透气帽。当管道内形成负压时,透气口会直接与大气连通,避免管道密闭,从而阻止虹吸所需的 “密闭空间" 形成。例如,在从储罐向低位容器输送液体的管道中,将管道最高点抬高至储罐液位以上,并在此处开设透气口,可消除液位差带来的虹吸动力。

控制出口管道高度:将储罐出口的管道末端高度设计为高于储罐内的低液位。根据虹吸原理,只有当出口位置低于储罐内液位时,才可能因重力差形成虹吸。若出口高度始终高于罐内低液位(如将管道末端延伸至罐外时,保持其高度不低于储罐的低工作液位),即使管道密闭,也无法形成足够的液位差驱动虹吸。

增加管道阻力:在出口管道中加装节流阀、孔板等装置,通过增大液体流动阻力,减缓液体流速,避免因流速过快导致管道内局部负压,从而降低虹吸发生的概率。但需注意阻力不宜过大,以免影响正常的液体排放效率。

3. 规范操作流程,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虹吸

控制排放流量:在液体排放过程中,若流量过大,管道内易因液体快速流动形成局部负压,加速虹吸形成。因此,需通过阀门调节流量,保持平稳排放,避免瞬间流速过高。

及时关闭阀门:在排放结束或系统停机时,需立即关闭储罐出口阀门,切断液体流动的路径。若关闭不及时,管道内残留液体可能因外界液位低于储罐液位,形成反向流动的虹吸。

定期检查维护:塑料储罐的管道接口、阀门等易因老化、磨损出现密封性下降,可能导致空气泄漏或液体渗漏,间接引发虹吸。需定期检查防虹吸装置的灵活性(如真空破坏阀的开启灵敏度、止回阀的密封性能),以及管道连接是否严密,确保装置在虹吸风险出现时能有效触发。

此外,需特别注意塑料储罐的材质特性:塑料的抗负压能力远低于金属储罐,若虹吸导致罐内负压过大,可能直接造成罐体凹陷、开裂。因此,选择防虹吸装置时,需根据储罐的设计负压值匹配设备参数,例如真空破坏阀的开启压力应略高于储罐的最大允许负压,避免因装置动作过晚导致罐体受损。


扫码加微信

TEL:13566065402
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