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氯酸钠储罐是否需要设置搅拌装置,需结合次氯酸钠的特性、存储条件及使用场景综合判断,核心目的是避免溶液分层、浓度不均或沉淀堆积,保障投加精度和储罐安全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次氯酸钠溶液(尤其是工业级,浓度通常在 10%-12%)在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,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效果:
浓度分层: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变化(浓度越高密度越大),长期静置可能导致上下层浓度不均(下层浓度偏高,上层偏低),若直接通过管道抽取上层溶液,会造成投加量不足;抽取下层则可能因浓度过高导致设备腐蚀或出水余氯超标。
杂质沉淀:工业次氯酸钠生产过程中可能残留少量氯化钠(NaCl)或其他杂质,长期静置会逐渐沉淀在罐底,若沉积过多可能堵塞管道、计量泵或阀门,增加维护成本。
局部分解加速:次氯酸钠在光照、高温或 pH 波动时易分解(生成 NaClO₃、NaCl 和 O₂),若储罐内溶液流动差,局部区域(如底部死水区域)可能因杂质催化或浓度不均导致分解速度加快,影响整体稳定性。
以下情况建议安装搅拌装置,以解决上述问题:
大容量储罐(≥5m³)
高浓度或杂质较多的次氯酸钠溶液
投加精度要求高的场景
存储周期较长(≥7 天)
以下情况可省略搅拌装置,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能耗:
小容量储罐(≤3m³)且周转频繁
高纯度、低浓度次氯酸钠溶液
采用循环回流替代搅拌
搅拌方式选择
材质要求
运行控制
次氯酸钠储罐是否需要搅拌装置,核心取决于储罐容积、存储周期、溶液纯度及投加精度要求:
此外,无论是否设置搅拌装置,均需定期(每周 1-2 次)打开储罐底部排污阀,排放可能沉积的杂质,降低管道堵塞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