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氯酸钠储罐的基础设计是保障储罐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,需结合介质特性(腐蚀性、密度)、储罐结构(立式 / 卧式)、环境条件(风、地震、温度)及全生命周期工况(操作、检修、空载),全面考虑各类荷载因素。以下从长期荷载、可变荷载、特殊荷载三大维度,系统梳理关键荷载类型及设计要点:
长期荷载是基础长期承受的恒定作用力,直接决定基础的最小承载能力,需精确计算以避免基础过度沉降或开裂。主要包括:
储罐本体自重
次氯酸钠介质重量
次氯酸钠多为水溶液(工业用浓度通常 5%-15%),密度随浓度变化(1.10-1.20g/cm³,浓度越高密度越大),需按最大充装量(通常为储罐容积的 90%-95%,预留安全空间)计算介质总重量。
计算公式:介质重量 = 储罐有效容积 × 介质密度(按设计浓度取值)× 重力加速度(g=9.81m/s²)。
示例:100m³ 储罐(有效容积 95m³),12% 浓度次氯酸钠(密度 1.15g/cm³),介质重量≈95×1.15×10³×9.81≈1070kN(约 109t)。
基础自身重量
可变荷载是短期或周期性作用的荷载,需结合 “最不利工况"(如满液 + 强风、检修 + 地震)进行组合计算,避免基础失稳或局部破坏。主要包括:
液位波动荷载:进料 / 出料时液位变化导致的瞬时荷载差,需按 “空罐→满罐" 的最大液位变化量计算附加力(尤其对卧式储罐,液位变化会导致重心偏移,需验算基础抗倾覆)。
检修临时荷载:储罐检修时的人员(按 2-3 人,每人 75kg 计)、工具(如焊机、脚手架,按 500-1000N/m² 均布荷载)、临时管线重量,若涉及罐内检修,需考虑内脚手架对罐底的局部集中荷载(需验算罐底与基础接触面的局部承压强度)。
基础设计需按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》(GB 50068)采用 “极限状态设计法",结合不同工况选取荷载组合,关键组合形式如下:
次氯酸钠储罐基础设计的荷载考虑需围绕 “介质特性(腐蚀、密度)+ 储罐结构 + 环境工况 + 全生命周期安全" 展开,核心是:
精确计算长期荷载(尤其是介质重量,需结合浓度取准密度);
合理组合可变荷载(风、地震、温度需按最不利工况叠加);
针对次氯酸钠的腐蚀性,通过基础防腐设计间接保障承载耐久性;
严格遵循 GB 50341、GB 50009、GB 50011 等规范,确保荷载计算与组合符合工程安全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