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酸钠储罐的呼吸阀或通气装置选型,核心是平衡罐内压力、防止储罐超压 / 负压变形,并适配乙酸钠介质特性(低挥发性、易结晶)及储罐工况,需结合介质性质、储罐参数、环境条件及相关标准综合确定。以下是具体选型要点:
选型前需先明确基础条件,避免脱离实际需求:
介质特性:乙酸钠溶液(常见浓度 20%-50%)呈中性 / 弱碱性,无挥发性、无易燃性、低腐蚀性(除非含杂质),不会产生有害蒸气,无需防爆或防毒设计;但低温下易结晶,可能堵塞通气通道。
储罐参数:优先明确储罐类型(常压罐 / 低压罐,乙酸钠储罐多为常压罐,设计压力通常≤1.5kPa(表压))、容积(影响通气量需求)、进出料最大流量(瞬时通气量关键)。
环境条件:最LOW / 最高环境温度(判断是否需防冻、伴热)、昼夜温差(影响热胀冷缩导致的 “呼吸量")。
乙酸钠储罐的呼吸需求是双向的(进料时排出气体,出料 / 降温时吸入空气),需选择双向呼吸阀,避免单向阀导致罐内压力失衡。具体类型按动作原理分:
推荐优先选:重力式双向呼吸阀(乙酸钠储罐多为常压,重力式足以满足需求,且无弹簧结晶卡滞风险);若环境温差大、进出料频繁,可选弹簧式提升稳定性。
呼吸阀的开启压力必须与储罐设计压力匹配,防止超压损坏或负压吸瘪储罐,需遵循 “呼吸阀开启压力 < 储罐设计压力" 原则:
注:压力参数需由储罐设计单位提供,不可随意设定。
通气量不足会导致罐内压力无法及时平衡,引发储罐变形或泄漏,需按 “最大瞬时通气量" 选型(需计算 2 种场景,取最大值):
进出料瞬时通气量(主导因素)
进料时,罐内液体体积增加,排出气体量 = 进料最大流量(m³/h);
出料时,罐内液体体积减少,吸入空气量 = 出料最大流量(m³/h)。
例:若储罐最大进料量为 50m³/h,则呼吸阀需至少满足 50m³/h 的排气量。
温度变化导致的呼吸量(环境温差大时需考虑)
按 API 2000《常压和低压储罐通气》标准公式计算:Q=2.12×V×ΔT/T
其中:Q为呼吸量(m³/h),V为储罐气相空间体积(m³),ΔT为昼夜最大温差(℃),T为环境平均绝对温度(K,273+℃)。
例:100m³ 储罐(气相体积 50m³),昼夜温差 15℃,则Q=2.12×50×15/(273+25)≈5.3m3/h,远小于进出料通气量,此时按进出料流量选型即可。
选型要求:呼吸阀的额定通气量(厂家提供)需≥计算的 “最大瞬时通气量",通常预留 1.2-1.5 倍余量,避免工况波动导致不足。
乙酸钠溶液弱碱性,且低温易结晶,呼吸阀材质需兼顾 “耐弱碱" 和 “防结晶堆积":
根据实际工况补充选型要求,避免功能过剩或缺失:
防冻 / 伴热功能:若环境温度≤15℃(乙酸钠溶液结晶温度约 12-20℃,随浓度升高而升高),需选择带伴热的呼吸阀(如电伴热、蒸汽伴热,伴热温度控制在 25-35℃,避免过高损坏密封件),或在呼吸阀外设置保温层,防止阀内积液结晶堵塞。
阻火器:乙酸钠无易燃性,无需强制配置阻火器;仅当储罐附近存在易燃介质(如甲醇、乙醇)时,可附加阻火器(选波纹板型,避免结晶堵塞)。
压力监控接口:大容积储罐(≥200m³)建议选择带压力表接口的呼吸阀,实时监控罐内压力,判断呼吸阀是否失效(如压力持续升高,可能是呼吸阀被结晶堵塞)。
防尘罩:户外储罐需在呼吸阀入口加装防尘罩,防止沙尘进入罐内污染乙酸钠溶液,同时减少雨水进入导致阀内腐蚀。
选型需遵循行业标准,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:
国内标准:GB/T 50576-2019《化工液体储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明确常压储罐通气装置要求)、HG/T 20570.12-1995《呼吸阀的设置》。
国际标准:API 2000-2020《常压和低压储罐通气》(通气量计算、压力设定的核心依据)。
明确基础参数:储罐设计压力 / 容积、乙酸钠浓度、进出料最大流量、环境温湿度。
计算通气量:按进出料流量和温度变化,取最大值并预留 1.2-1.5 倍余量。
确定呼吸阀类型:常压罐优先选双向重力式,低压 / 大容积罐选弹簧式。
设定压力参数:正压≤储罐设计正压 80%,负压≥储罐设计负压 80%。
选择材质与附加功能:阀体选碳钢 / 不锈钢,密封件选 EPDM/FKM,低温环境加伴热。
验证合规性:对照 GB/T 50576 或 API 2000,确保参数符合标准。